首页 > 最新动态 > 《中国美食大会》浙江篇:王加平“和合宴” 山海和鸣,百味归心
最新动态
《中国美食大会》浙江篇:王加平“和合宴” 山海和鸣,百味归心
2025-03-073

2月22日,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推出的大型融媒体美食文化节目《中国美食大会》第五期如期播出。


“山海铸风骨,和合润古今。”台州大厨王加平用一桌“和合宴”,生动诠释了滋养台州千年的和合文化。四道冷菜分别是醋泡海蜇、台州小肠卷、鱼子酱冬瓜、风干海味,四道热菜分别为沙蒜豆面、望海芋潮头、糖沁青蟹、家烧东海黄鱼,搭配两道台州地道小吃鱼皮馄饨和蛋清羊尾。一席间以山海为灶、文化为薪,将迥异的台州风味演绎得和谐相融,烹制出中华文明“和合共生”的至味。





和合台州宴



台州位于浙江中部沿海,境内七山一水二分田,兼具山海之利,孕育了独特的山珍和海味。和合文化,以天台山为和合圣地、和合文化发祥地辐射整个台州,形成台州和合·和谐共生的格局。


台州美食从中汲取精华,将山海融合·包容天下的理念融汇其中。用特有的风味,展示和合台州之历史、人文、民俗的渊远流长和博大精深。


这些美食,采用台州特产的山珍、海味、时蔬等精心制作,形成鲜嗒嗒、糯叽叽、甜蜜蜜的台州特色,是老百姓爱吃、街头巷尾能够吃到的美味。和合台州宴,吃出了台州人的健康、智慧、和合。


和合台州宴,诚邀您品鉴!


01
冷菜


醋泡海蜇
- TAIZHOUMEISHI -



南商云集帆樯满,泊遍秋江海蜇船。


此诗出于清朝诗人王步霄之《海蜇诗》,生动再现秋季海蜇汛期,众多帆船满载而归,商贩与渔民们忙碌穿梭的情景。


台州靠海,海鲜品种丰富,其中就有海蜇的身影。海蜇是水母的一类,腔肠软体动物,体形呈半球状。海蜇味道鲜美、质地嫩脆、滋阴润肠,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凉拌美食。


台州小肠卷
- TAIZHOUMEISHI -



在台州,小肠卷通常被当作一道前菜或小吃,可以醮上不同的调料食用。它遍布台州人的餐桌及街头巷尾,深受当地人喜爱。


小肠卷以猪的小肠为原料,经浸泡、揉搓、清洗等手法祛除膻味。这些手法是保证小肠卷经典、美味最难的一步。又以缠绕、卷制、卤制的手法入味,文火烹饪两小时以上而成。


经过复杂工序处理的小肠卷,肉质紧实、鲜嫩饱满、口感丰富。咬一口就能感受到台州人对美食独特的追求,是凝聚着台州人智慧的美食。


鱼子酱冬瓜
- TAIZHOUMEISHI -



鱼子酱,是一种以鱼卵为原料的高级食材,通常来源于鲟鱼、鳟鱼等品质极佳的鱼类,口感腥咸,色泽乌亮。


冬瓜是果蔬中唯一不含脂肪的蔬菜,因此得到爱美人士的追捧。冬瓜易种不易得瓜,台州人却喜欢在前门屋后栽种冬瓜,结出一个大冬瓜,有满满的成就感。


鱼子可遇不可求,鱼子酱便成了奢侈的美味。而冬瓜是普通的食物,以珍贵配以平凡,让食材在大跨度中搭配出新意,体现了和合的美妙滋味。


风干海味(鱼鲞)
- TAIZHOUMEISHI -



据清袁枚《随园食单》记载:“台鲞好丑不一,出台州松门者为佳,肉软而鲜肥……”


在台州,每当入冬或年关将近,北风刮起时,按长辈们的经验,家家户户会在屋檐下风干海味。晒鱼鲞,也成了台州人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。


鱼鲞品类多,可晒鱼鲞的鱼有黄鱼、鳗鱼、青鱼、水潺、墨鱼等,是台州人储存食物、追求美味的绝佳选择,晒鱼鲞天气很重要,自然风干的海味,外观色泽好,风味独具,即使放置较长时间,也不易泛黄变质。


每一种鱼鲞都蕴藏着台州人对海洋的探索,每一种鱼鲞饱含着台州人对大海馈赠的敬意。


02


鱼皮馄饨
- TAIZHOUMEISHI -



台州靠海,盛产海鱼,跟鱼有关的食物种类丰富,鱼皮馄饨则是其中最独特的美味,是台州有名的特色小吃,尤以玉环制作的口感为佳。


鱼皮馄饨最绝的在于皮,是鳗鱼的肉混合番薯粉,用木棍敲打而成,越薄越透明,越能体现技术含量。据传,此法是戚继光抗倭时期,沿海居民相互传递信息的方法,后人沿用至今。


以前,鱼皮馄饨大部分都是玉环坎门人自家制作享用,还是坎门人年夜饭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。后来在市场上越来越普遍,便也成了台州人餐桌上的美味。


03
点心


蛋清羊尾
- TAIZHOUMEISHI -



蛋清羊尾是一道台州小吃,虽然名字中包含“羊尾”,却与羊没有任何关系。它的主要材料是蛋清,外形类似羊尾而得名。


蛋清羊尾又名雪绵豆沙,是临海的传统特色名点,最早出现在《中国菜谱》中。它的制作历史可追溯到明末清初,当时只在台州府城的高档饭店出现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制作艺技流传开来,民间百姓也开始制作。


蛋清羊尾的名字和外形设计充满了趣味和想象,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。它已经成为台州和合文化的代表性美食之一,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。

?

04
热菜


沙蒜豆面
- TAIZHOUMEISHI -



在古籍中,沙蒜又称“沙醒”。外脆中膏美无度,调之滑甘至芳辛。说的就是沙蒜。


沙蒜,又名海葵,因外形似葵花得名,适应于潮间生活,有时会埋伏在海涂之下,吞食泥沙中的营养物质。沙蒜的触手遇水时晃动,发现响动时,会迅速缩进泥涂中,不留痕迹,这种特性使它在泥涂中几乎隐形。


豆面,台州方言为绿豆面,绿豆面不是绿豆做的,而是由红薯淀粉制作而成Q弹韧劲的面食。


只有在台州,才知吃到台州特殊烧法的沙蒜豆面,豆面吸收了沙蒜的鲜味,使沙蒜豆面入口鲜美嫩滑,不仅满口海味,伴随着豆面的十足滑劲,一盘山海融合的美味,也是台州和合文化的体现。


望海芋潮头
- TAIZHOUMEISHI -



台州地阔海冥冥,云水长和岛屿青。


在杜甫的诗中,台州自唐时便大海辽阔,岛屿众多,是海滨之城。海滨人吃海鲜,离不开一个“鲜”。


说起“鲜”,得说望潮。望潮学名短蛸,是台州一带著名的海特产,被称为大补品。


望潮名字为何极具诗意?是每到潮汛来时,雄望潮会上下摇动触手,望潮起舞,渔民可因此判断潮水的涨落。望潮归类为小型章鱼,个头小到只有鸡蛋或鸽子蛋那么大,也有越小越贵的说法。


最能体现望潮鲜美的要数白灼,将活望潮轻轻摔打几下后,再过沸水捞出装盘,“望潮肉质脆嫩弹牙,是东海渔民最拿得出手的看家菜。”蘸着台州人钟爱的米醋就鲜美得不得了。


因此,食白灼望潮才最知“鲜嗒嗒”海味。


家烧东海黄鱼
- TAIZHOUMEISHI -



清朝宋世荦有诗云:

一回潮上一回鲜,紫蛤花蚶不计钱。

泼剌黄鱼长尺半,如飞摇到路桥船。


如诗所描写,台州是一座海鲜之城,尺半长的黄鱼十分诱人。黄鱼因其鱼肉嫩味鲜少骨,自古有“琐碎金鳞软玉膏”之誉,深受沿海居民喜爱。


台州人更有“无黄鱼不成宴”的习俗,所以宴席上必须有黄鱼。黄鱼还有着年年有余、如鱼得水的寓意。因‘鱼’与‘余’谐音,更是象征着富贵、幸福、安康。


家烧黄鱼肉质细腻、鲜嫩醇香,搭配上“素鲍鱼”,更是好滋味。“素鲍鱼”是用萝卜制作而成,造型像元宝,也表达了山里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许。


糖沁青蟹
- TAIZHOUMEISHI -



青蟹是三门特产,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


三门县作为海水养殖第一大县,浅海面积59万亩,滩涂21万亩,海水养殖面积超20万亩。拥有青蟹养殖面积9万亩,被誉为中国“青蟹之乡”。


三门青蟹呈青蓝色,色泽光亮,壳较薄且大螯较大,个头饱满。具有水分含量低、蛋白含量高、鲜甜味氨基酸含量丰富等特点,其肉质丰满结实、味美鲜甜、口感好。形成了“青背、黄肚、金爪、绯钳”的特色外观,是食用与馈赠亲朋的首选。


三门青蟹,横行天下。




图片来源丨美食大会视频截图

喜欢请分享,转载请注明来源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